聚梦文学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散文 > 抒情散文 >

抒情散文

经典小说|《母亲煎鱼》

2022-03-27 11:55抒情散文
经典小说|《母亲煎鱼》 吃过母亲煎鱼的人,不止父亲,她的儿孙,乃至于亲戚朋友,没有不啧啧称赏的。因为她可以把一尾两斤重的鱼煎得皮不破、锅不沾,颜色亮丽,该赭黄的赭黄
  经典小说|《母亲煎鱼》
 
  吃过母亲煎鱼的人,不止父亲,她的儿孙,乃至于亲戚朋友,没有不啧啧称赏的。因为她可以把一尾两斤重的鱼煎得皮不破、锅不沾,颜色亮丽,该赭黄的赭黄、该墨绿的墨绿,而且首尾毕具,通体熟度适当,眼目犹然有神。所谓“通体”、“眼目”是指“一体之两面”的,也因此,母亲煎的鱼端上桌面,简直成了一件艺术品,亲友几乎都“敢望不敢及”,深恐措箸举筷,有损它的“完美”。素有老饕之称的李哥说,鱼最难煎的是鱼皮,要保持完整而香脆,必须要有细腻的功夫。我观察母亲煎鱼,果然很细腻。她把锅刷得很干净,用抹布使锅中一点水气也没有,倒入新鲜的油,用文火使锅慢慢加温,在鱼身上抹一层均匀而薄薄的盐,然后双手扶鱼不偏不倚地置入锅中。母亲也就守在锅前,仔细地看着鱼体的变化,她有时会把锅移动,使鱼头和鱼尾同样有受火较多的时候。她凭着经验觉得鱼体该翻身了,那是“一招”高难度的技巧,但见母亲用较宽的锅铲,左手握着锅把,使鱼体和己身成垂直,右手将锅铲轻轻地“切入”鱼体的脊背之下,慢慢地翻转过来,使鱼体直接而快速地跌入油锅之中。这时可以看到被煎好的一面鱼体,已呈现漂亮的颜色了。对于另一面鱼体,母亲自然“如法炮制”,绝不松懈,所以同样亮丽,互不逊色。如果母亲没有良好的“前置作业”,善其器、选其材;如果母亲没有聚精会神地守在锅前,始终不懈的观其色、变其位;如果母亲没有运转自如的功夫以把其锅、执其铲;必不能煎出如此色香味俱美的鱼。说到这里,使我想起,从前伊尹曾以“调和鼎鼐”教导成汤治理天下的道理,老子也有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的说法;也许母亲只是积渐其方,为而不知其所以然。然而我从其中若有所悟,似乎更加懂得为人处世与治学之道;未知衮衮诸公若看了我母亲煎鱼,是否能进一步感应“其方与古人若合符节”而有助于治国治民呢?母亲高龄已八十有六,亲友到山庄看她,她照样煎她拿手的鱼,因为那是馆子里吃不到的,馆子里的师父一般都很忙碌,也没有耐心;所以母亲煎的鱼总被吃得精光。母亲因此很高兴,大家恭维她,她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。

来源于:E网 本文网址:/sanwen/shuqing/52886.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和本文网址!